(一)仪器日常保养内容
1各电源线接口是否牢固,是否接线正确?
2氩气余量是否足够?流量上否正常?
3入口狭缝距离是否正确?
4氩气增压器水量理否足够?水质是否干净?
5温控器显示温度是否为40℃?
6分析室内是否保持在23±5℃?
7真空泵油位是否正常?
8仪器表面无灰尘。
(二)相隔时间段保养项目
1.电极再生
•仪器激发(放电)200次,对电极进行研磨再生;
•关闭仪器面板上光源开关(SOURCE);
•打开发光室的门,利用专用工具—电极规夹夹住电极棒,拧松电极座上的锁紧螺母,取出电极棒(注意:在松开螺母后,不可松开专用夹具,以免电极棒掉入电极座内);
•利用240#砂纸或磨床,对电极棒进行研磨,研磨角度为30度。
•将电极放入专用夹具夹口中,须注意电极放入的长度,再将电极棒放入夹嘴内,拧紧锁紧螺母固定电极棒,取回电极夹规;
•关好发光室门,接通开关面板上的光源电关(SOUCRE)。然后进行电极标准化放电。
2.发光台清扫
•
仪器激发(放电)3000次后,须进行发光台清扫保养;
•关闭仪器面板上光源开关(SOURCE);
•打开发光室门,利用专用工具取出电极棒及电极座;
•将电极座拆下后,将密封圈拆下,用纱布对电极座进行擦拭干净,不可用砂纸打磨;
•取出电极座上的密封圈,将电极座嘴、密封圈及垫片用脱脂棉或纱布擦拭干净后,将密封圈抺上真空硅脂放入相应位置;
注意:经常使用的垫片是有正反面的不可放反。
•利用240#砂纸或磨床,对电极棒进行研磨,研磨角度为30度。
•将发光台接触及火花室中污垢用脱脂棉或纱布擦拭干净;
•将电极座装回发光台上;
•将电极放入专用夹具夹口中,须注意电极放入的长度,再将电极棒放入电极空隙规内,拧紧锁紧螺母固定电极棒,取回电极夹规;
•关闭发光室,接通光源开关(SOUCRE)。然后进行电极标准化放电。
3.透光镜清扫
•仪器激发(放电)3000次后,须对透光镜进行清扫:或Fe1的强度低于5.5时清扫。
•关闭仪器面板上光源开关(SOURCE)。建议也关掉真空泵。
•打开发光室门,握住手柄,将透光镜向上拉,至镜片可见;•用专用工具—透镜装卸工具,将聚光透镜取出;
•用沾有酒精的纱布或擦相机纸擦除聚光透镜上的污垢,然后用干净干的纱布轻轻擦拭;如果污垢严重,可用牙膏擦拭;
•用专用工具将聚光透镜旋回透光镜板上;
•握住手柄将透光镜板压下(注意:在拉出透光镜后,不得将未装聚光镜片的架压下);
•关闭发光台门,打开光源开关、真空泵开关。
4.电极间隙的控制
•仪器激发(放电)半年后,须对间隙进行重调:•退出操作系统,关掉电脑主机电源、真空泵电源、仪器面板上光源发关(SOURCE)(注意:此项工作必须将光源开关关掉);
•打开光源室的护板,取出电极架上的电极棒,利用240#砂纸或磨床,对电极棒进行研磨,研磨角度为30度。
•研磨后,在电极架上放上电极长度规,最左端靠近电极架;
•将再生电极或新电极放上电极架,电极棒尖紧靠电极规,然后拧紧螺丝;
•取下电极规,锁上面板;
•关闭发光台门,打开光源开关、真空泵电源、电脑系统电源。
5.控温用风扇及加热器的清扫
•仪器激发(放电)一年后,须进行清扫。
•退出操作系统,关掉电脑主机电源、真空泵电源、仪器面板上光源发关(SOURCE)、温控开关(AIRCON)、控制开关(CONSOLE),主电源开关(MAINE)。
•摘开仪器正面的面板,用吸尘器进行清扫。注意:动作要轻,不可碰坏电路板,并且注意安全。
•安上面板,按开机顺序开机,待温度稳定在40度后在进行工作。
6.真空泵泵油更换
•仪器激发半年后或油位低于标准线时需更换油。
•关闭真空泵开关(红色按钮 STOP),关闭氩气通气阀开关;
•拧开真空泵上的加油口锁紧螺母及排油口锁油螺母;
•让油从排油口排出,排油过程中,可短时间起动真空泵开关,让真空泵短时间运转,让油排得干净点;
•油排完后,拧紧排油口螺母,将新油从加油口加入(加油过程中注意:加油加到标准油位即可,不可加入太多或太少);
•加完油后,将加油口锁紧螺母拧紧;
•拧开氩气通气阀并起动真空泵开关(绿色按钮 START)。
7.灯试验
•在含有率分析画面上,按Shift+F1进入功能菜单, 选择维护;
•按ENTER进入,选择装置维护;
•按ENTER进入,选择灯试验,按ENTER进入;
•按F1键进行灯试验,直到试验完成;
•检查测试结果,检查[MVC]值,要求所有元素的此值均小于0.1,符合要求后,按F9键回复含有率分析画面待命:如果有错误,进行检查,直到检查好为止。